第31章 北大的震撼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离公寓楼远远的,高怀德和孙道然才低声交谈起来。
“你让于小沐住对面,岂不是不方便你撮合她和谷若琳了?”
“感情的事要看缘分,强扭的瓜不甜,别弄巧成拙成了狗血剧情。”
“再说,我看过于小沐的成绩,未来一片光明,跟着张青学习,对她绝对大有裨益。”
“说得对,也许她会成为我们北大新的璀璨明星呢。”
高怀德和孙道然离开后,张青和小沐独自留在安静的公寓楼前。
小沐羞涩地避开张青的目光,双手紧握,视线落在自己的脚尖上。
沉默良久,还是张青先打破僵局:“最近我太忙,没接到你的电话,抱歉。”
“没事。”小沐轻轻一笑,“我知道你在为国家付出,没有国家哪有家,国事自然优先。”
说到这儿,小沐突然意识到不对劲。
什么家啊国啊的!这不是在暗示她和张青要成为一家人吗?她顿时脸红了。
“你想去哪里,我可以陪你。”张青主动提出。
“我想去看看北大的图书馆。”小沐想了想。
高怀德带他们参观了许多地方,唯独没去过图书馆。
小沐的日常生活几乎都在书海中度过,要么就是在网络上看书,图书馆正是她渴望去的地方。
“真巧,我也想去图书馆。”张青笑道,感慨他们的默契,“那我们就一起去吧。”
两人并肩走向图书馆,阳光正午,两人的影子紧紧相随。
第二天清晨,张青精神抖擞地站在阳台上,做起晨练。
新生们已三三两两地捧着书本,步入各自的课堂。
小沐走过张青的阳台下方,抬头向他挥手示意。
“你选择了什么学科呢?”张青好奇地询问。
“我选的是物理学专业!”小沐将手指抵在唇边,形成一个扩音器状,“当然是去听张志远教授的课了。”
张志远教授,在北京大学的物理学界,地位仅次于孙道然和谷若琳。
孙道然和谷若琳专研实践应用,而张志远则精通理论物理学,是北大理论物理的首屈一指的人物。
“我也陪你去吧。”张青做完几组俯卧撑,拿起纸笔,与小沐一同走向教室。
刚刚踏入教室,张青就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。
“这不是昨天引起轰动的那个新生吗?”
“我听说他的名字叫张青,听说身份非常特殊,住在教师公寓呢。”
“他并不属于我们的专业,据说他可以任意选择专业学习。”
张志远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教授,一进入教室,便注意到了张青。
他早就听说过张青的大名,只是未曾料到他会选择自己,作为他在北大的研究生首堂课。
“张青同学。”尽管名单上没有张青的名字,张志远还是特意点了他。
“张教授您好。”张青站起身,深深地鞠了一躬。
“嗯,坐下吧。”张志远特意强调,“在这个课堂,每个人都必须专注,没有任何特权。”
这显然是在给张青一个警告。
张青只是轻轻一笑,毫不介意,他来此就是为了学习。
张志远果然不负北大理论物理学第一人的盛名,他的讲解如行云流水,各种前所未闻的科学理论层出不穷。
台下的学生们都紧锁眉头,飞快地记着笔记,生怕错过任何细节。
唯有张青眉头舒展,沉醉于知识的海洋中,仿佛每个毛孔都在享受着吸收知识的快感。
系统赋予张青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精细操作技巧,还有超凡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。
即使是最强大的系统,也无法一次性将所有世界知识灌输进张青的头脑。
因此,张青需要不断汲取新知,每学到一点新知识,他都能举一反三,推导出更为先进的理论。
看到张青的表情,张志远心中略感不满。
他听说过张青的能力,但见他上课不记笔记,还显得心不在焉,让他怀疑张青是否在分心。
只听张志远轻咳一声:“谁能分享一下对杨-米尔斯理论的理解?” 听到这话,学生们皆是一惊,因为杨-米尔斯理论被誉为超越诺贝尔级别的物理学基础理论。
让一群研究生发表见解,实则对他们提出了过高要求。
"张青,你来谈谈吧。"张志远点名,目光落在张青身上。
"好的,张教授。"张青站起,语调庄重,"杨-米尔斯理论,堪称科学界的一次革命性突破。"
"其独特之处在于颠覆了物理规律必须先有实证而后解释的传统观念。"
"借助此理论,我们能预测并解析那些未被亲眼目睹或记载的现象。"
初听,张志远仅微微点头,但随着张青的阐述深入,他的脸色渐趋严肃。
继续倾听,张志远内心不禁震撼,张青已触及到杨-米尔斯理论的核心。
他还引用了一些具体公式和数据,连张志远一时也难以领悟。
不过,他能感受到那些数据公式背后严谨的逻辑,绝非空洞无物。
张青侃侃而谈十分钟,直至察觉到张志远的愕然,才主动收住话头。
"张...张同学..."张志远回过神,"你讲得太快,有些理论我不太明白,课后能否请你指点一下?"
此言一出,课堂上瞬间沸腾。
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的领军人物,竟然要向新来的研究生张青请教。
在座的都是华夏顶尖学府的精英,此事闻所未闻。
"传说果然不虚,张青据说是个非凡的人物。"
"不会吧,他不也是研究生吗?"
"呵,你能叫校长亲自在门口迎接你吗?"
"听说他很年轻就参与了国家级的保密项目,来读研只是想更深入科学领域。"
"多个物理领域都精通的高手?"
于是,张青在北大的首秀,在教授与同学的惊叹声中画上了句号。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