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章 各有路走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天色稍亮,车马嘶鸣,众人纷纷启程。
“青云,还有各位,我四海阁先行一步了!”
四海阁商队行走江湖已久,早早整备妥当,率先启程,王暮云撩开车厢的幕帘,远远地跟李青云打了声招呼。
李青云长身而立,点头目送。
他顺便将弓箭还给商队的张护卫了,身为修士,不至于贪这点东西。
那张大弓之上的雷法印记,也随之散去。
昨夜只是临时烙印,并非刻录炼器,所以“雷弓”难以长久维持。
接着,蔡家一行人马也出动了。
少夫人楚红玉的华美香车经过李青云身边时,她撩开帘子,幽幽地看过来,神色略有些清冷,再无昨夜那副柔婉热情。
昨夜李青云的冷淡与有意疏远,她感受到了。
马车过去,李青云忽地一笑,轻吟浅唱起来:
“红尘道上,欲纷纷;百花深处,无良人哪……”
听到歌声,楚红玉撩开帘子往后回望,粉脸微微煞白,神情复杂,好一会才掩上帘子。
车马粼粼起烟尘,天涯陌路各纷纷。
李青云淡然一笑,飘身上马。
“师兄,我们也走吧!”
他当然是有意唱给楚红玉听的,以她的智慧肯定知道李青云指的是什么。
身为灵宝观弟子,又是何逍室友,李青云实不忍看到道观名声有损,室友走了偏路,而且是那么低级的错误。
冷风萧瑟,各方人马的身影四散而去。
聚散离合,本是如此,谁又不是谁的匆匆过客。
大白天赶路,李青云与赵一帆就不怎么休憩了,一路直奔阴山镇。
当天黄昏时刻。
两人一猫,来到这座位于大阴山脚下的镇子。
远远看去,只见庞大连绵的大阴山,灰雾弥漫,朦胧模糊。
现在秋冬交际,隐约能看到那山头之上泛着白光,当已被皑皑白雪覆盖。
还没进镇,李青云觉得有些怪怪的:
怎么镇外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!
天色还比较亮,距离天黑还有段时间,但那田里菜地里已经看不到一个农夫劳作。
官道上也不见什么行人,就他们两个。
倒是远处山脚下,有几个披着斗篷、脸上涂着怪异符纹的山民,他们手持猎叉,背着弓箭,远远地指着李青云两人似乎在喊些什么。
不过山民俚语,两人都听不懂,挥手示意了下就进了镇子城墙。
等进了镇子,李青云更是忍不住皱起眉头,第一时间就感受空气中,弥漫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寒意。
这股寒意不是普通的天气所致,而是带了一丝阴阴的冷。
城墙大门的守卫,就三两个冻得所成一团的老兵,抱着长枪在墙根避风处烤火。
看到有人进镇,几个老兵也不询问,只是面无表情地看了眼,就继续埋头烤火。
城楼上,隐约有道人的身影默然屹立,面无表情地望着李青云两人进城。
“这阴山镇,到处都奇奇怪怪的……”
经过街道边的告示栏墙时,李青云驻足停下。
他看着告示栏上面风中凌乱作响的符纸,又抬头凝视全镇上空萦绕的低沉灰雾,若有所思。
策马缓行在霜冻的街道石板上,马蹄哒吧声与喷鼻呼气显得十分清晰,声声回荡。
两位灵宝观道人的到来,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的躁动,或是夹道欢迎之类。
镇子规模不小,屋舍楼馆连绵,街道宽敞,曲巷众多,是万人规模的城镇,但放眼望去,街道上却人迹稀疏,显得冷清寂寥。
偶尔看到的一些镇民,也是裹着厚棉袄,臃肿笨重,一个个冻得脸色发青,有些不正常。
这些镇民目光游离,又似惊弓之鸟,不敢靠近李青云两人,看到李青云想问话,更是赶紧疾走避开。
此外,那些民宅屋舍的门缝、窗户间,时不时还有厌憎的目光窥来。
小镇空气中,弥漫着淡淡的压抑气息。
赵一帆是“老江湖”了,当然也察觉不太对劲,神情有些凝重。
“师弟,这趟镇鬼安民的活,好像比我想象得要难搞啊……”
“嗯,与平安镇相比,这里太冷清了,镇民情绪也不对……”
事有反常,必有蹊跷。
“先去有道司看看吧,问问什么情况!”
赵一帆以前应该来过阴山镇,带着李青云直接去镇上的官署衙门。
这里归属幽国朝廷的治理范围,有官员、军士及有道司人员驻扎管理。
枫山灵宝观之所以发布阴山镇镇鬼安民的任务,正是接到这里有道司主职道官的请求。
幽国妖魔横行,但凡百姓聚集之地,就必有超凡力量镇守庇佑,而有道司,则是幽国李氏王朝专门设立的超凡力量机构,职权极大。
阴山镇的有道司,就在镇子中心,紧挨着有道司的还有一些镇衙门、巡检司等机构,麻雀虽小五脏俱全,只是这些衙门看起来都很冷清。
甚至有种荒芜已久的错觉。
“有道司可有道友在?我们从枫山灵宝观而来!”

两人在有道司大门前下马,赵一帆见门口没人,只得朝里面喊道。
有道司门口都冷冷清清得,也就难怪整个镇子也是这般气氛。
趁这工夫,李青云打量着这在幽国民间赫赫有名的有道司衙门。
阴山镇的有道司修得很阔气,高门大院,朱漆大门上布满金光灿灿的门钉,即便在阴寒的天气也是熠熠生辉。
在修士眼里,金子中蕴含阳意气息,用好了甚至可怯退邪祟,所以很多法器、道君神像以及符纸等多少都会用些黄金,越纯越好。
台阶两侧蹲着两头高大的石狮子,铜铃大眼,看起来威猛慑人。
李青云饶有兴趣地打量两眼,就被两眼石狮子的眼睛给吸引住了,他细细感应,觉得石狮眼球里面似乎什么东西在盯着他。
“也许这是有道司的监察术法……”
他又抬头看向大门额匾,只见上面摆放着一尊小型“仙风道骨”的道君金像,它手捧拂尘,面容威严而眸蕴悲悯苍生之意。
这尊道君金像李青云倒是认得,尊讳“灵霄妙真洞幽阴阳仁圣道君”,据说是幽国记载在册的最古老的一位存在。
清河侯府上,主要供奉的也是这位道君,他从小拜到大的。
幽国王朝大概三五百年就会发生巨大动乱,烽烟四起,最后改天换日,现在的李氏王朝就是三百多年前趁乱而起,夺得王柄。
算起来,清河侯这一支还是皇亲国戚,李青云体内流着李氏皇族的血脉,只不过是隔了许多代,早就变得单薄了而已。
而无论怎么动荡变迁,家家户户主要供奉的还是这位道君。
碧幽宫那位九天碧落道君,在修士群体中名望极大,属于“后起之秀”,但论在民间的神威沉淀,还是不如这位古老的道君。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