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 开端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时间慢慢过去,小五已经变成正宗的古南人,放学回来会给阿姊买好看的头花,攒着零花钱给阿姊还有妈妈买胭脂水粉,上市来的水粉香的呦,阿姊可喜欢了。阿姊喜欢鸭血粉丝汤,小五喜欢小馄饨,但是小馄饨过劲就不好吃了,所以小五喜欢跑出去吃现做的,顺带给阿姊带一份鸭血粉丝加汤包。
“阿要辣油?”
“啵要,搞一个鸡蛋瞧瞧。”
“哦呦,生鸡蛋么有了哇,搞个茶叶蛋冲冲?”
“啵搞啵搞,就言样就行。”
吃完小馄饨,上边上的馆子里要了一份鸭血粉丝,加一笼汤包,街上的报童举着手上新鲜出炉的报纸吆喝着,胸前还挂着香烟匣子。小五招呼报童过来,买了一包美丽牌的香烟,塞进内兜里,还要了一盒火柴,一起放了进去。
准备走的时候,突然看见报童手上的报纸。
『北平宛平县城华日双军交战!』
大大的黑字标题在白纸上格外显眼,抽出一张报纸,给了报童几个币子,一起拎着回家了。阿姊盘了个低发髻,前边是一撮小刘海, 小五悄悄走过去,将手上带回来的小簪子插在阿姊的头上,小铃铛‘铃铃铃’的摇了起来。
“俏皮,天天买首饰回来,屋里都要放不下哩。”
“阿姊戴着,我瞧着好看,阿姊漂漂亮亮的我也开心。”
“就你嘴上抹了蜜,小时候甜嘴糖吃多了吧,这外头小丫头要让你迷去一半的!”
“嘿嘿嘿,在我这阿姊最好看了,再来就是阿娘。”
“等有小丫头进了你的眼,你再说这话可就没人相信了。”
阿姊说话很是温柔,细声细语的,像是怕惊扰了什么人一样,小五说阿姊最好看可不是空穴来风,未到适宜的年龄,就有好多人家上来问亲了,母亲都以阿姊年岁还小要多看看挡了回去。
家里住的离学塾不远,小五天天都能回家,看见有要上门问亲的还会耍小性子,不想要阿姊嫁到那些不认识的男人家里,在他心里,成亲应该是互相喜欢的那种,不应该是父母之言媒妁之命,他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,只觉得是该是他想的那般。
回到屋里,小五打开买回来的报纸,摊在书桌上想要打量,但外边的钟声响了,这是提醒学子的第一个铃声,等三声过后,先生就要开始上课了,小五抓过斜跨布包,往学校飞奔而去。
等到下午下了学,小五回到家里吃完晚饭,打了声招呼进屋坐在座位上,先是把今天的留学作业给做了,然后把东西收拾好,细细的打量书桌上的报纸。
『南市日报:北平宛平县城华日双军交战!
1937年7月7日登出,1927年7月10日印版
卢沟桥的红点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,径自在华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,并诡称有一名红点军士兵失踪,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搜查,被华国驻军严词拒绝,红点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。华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,进行了顽强的抵抗。
当前战况……』
小五皱起了眉毛,手指摩挲着红点驻军四个字,心里乱了一下,红点国……好熟悉的感觉,这是为什么呢?明明都没有接触过,也没有看见过,就感觉这么熟悉呢?恍惚了一下,思绪不知道飘到了哪里,总之就是坐在位置上发呆,脑袋空空的。
直到门外传来了敲门声。
“小五,怎么还没睡觉呢?我见灯还亮着,早些歇息,被让灯晃了眼。”
“好嘞!马上了。”
屋外的脚步声慢慢远去,小五将报纸收了起来,关了台灯,就着外面的月光爬上了床,两脚一蹬将鞋子踹了下去,大字型摊着看着上面的天花板。黑洞洞的空间里,只有从窗帘那边透进来的微光,光线一条一条的,偶有小车路过,光线泛起了强烈的涟漪。
在大钟滴滴答答的走字声中,小五闭上了眼睛,进入了梦乡。在梦中,他住在一个不大点的房子里,整天怨声哀道的抱怨自己的工作,妻子听多了也不再发表言论,渐渐的家里变得沉默了起来,十分的压抑,令小五十分不适。
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,小五感觉自己的头昏昏沉沉的,摇了摇脑袋,洗漱穿戴整齐下楼买早饭,走在路上还想着昨晚做的梦,觉得简直就是荒谬,自己怎么可能是那种人呢,那多吓人啊,天天跟心爱之人都说不上话了,人生还有什么意义!
今天出来比较晚了,小馄饨车都回家了,小五买了两个鸭血粉丝带回家吃,汤包也多买了些。阿姊下来摆放早饭的时候,提前冲上楼拿了挎包,准备吃完直接冲出去上学,也不用赶时间。
吃饭的时候还跟阿姊说昨晚的梦呢,阿姊听的柳眉拧在一起,吃鸭血粉丝的动作也停了下来,等吃完早饭,还有一些时间,阿姊坐在凳子上跟小五说梦的事儿。
“奶奶说了,梦都是有预兆的,你可得注意着点,可不能像那样,那多难受啊,回到家连个知心说话的伴都没有。照我看啊,你肯定是对人家姑娘不好了,不然不会不跟你说话的,对姑娘要有耐心,没有耐心人家不能跟你好好相处。”

“我知道阿姊,我不能是那样的,昨晚做梦那一会我都可难受了,一直那样我不得疯啊!我宁可不成亲也不会那样的,我可是好男儿,好男儿志在四方呢!”
“是是是,好男儿志在四方,没用的男人才会一直抱怨,你可不能学他们办事。”
“知道了阿姊,我上学去了,钟响了。”
“好呀,路上注意着点安全,别磕着碰着了。”
“知道啦!”
小五奔跑在上学的路上,路过街上叫卖的报童,又买了一份报纸,匆匆的塞进了挎包耳朵前脸,晚上下学的时候摊在桌子上细细打量,放下心来,这两天有些紧张的情绪放松下来。
『南市日报:前线通报,北平当局与日军达成协议!战事平稳
1937年7月9日登出,1937年7月11日由南市印版
协议内容:(1)双方立即停止射击;(2)红点军撤退至永定河左岸,华国军队撤至右岸;(3)卢沟桥守备由河北保安队石友三部担任……』
但接下来的事情,逐渐超乎他的想象,红点国最终还是伸出了他的魔爪。
『南市日报:红点国卑鄙无耻!不履行协议方规!
1937年7月10日登出,1927年7月13日印版(急报!)
华国军队撤退,红点军不仅不履行诺言,反而大批调兵向华国军队进攻……』
『南市日报:平津当局与红点军达成现地协定,简直欺人太甚!
1937年7月11日登出,1937年7月14日印版
(1)第二十九军代表声明向红点军表示道歉,并惩办此次事变责任者;(2)取缔共党、蓝社及其他抗红点团体的抗红点活动;(3)永定河以东不驻华国军队……』
『南市日报:恐有大乱来兮!红点国当真视我国无人?!
1937年7月11日登出,1937年7月15日印版(双板合印急报)
红点军已由天市、古北口、榆关等处陆续开到,且有大炮、坦克等向卢沟桥前进,已将大井村五里店等处占领;平卢云路也不通行,战事即将再发!红点军时以大炮轰击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带,城内居民伤亡颇多,团长吉星文亦负伤,就将城内居民向城外比较安全地带疏散。战事由此扩大到八宝山、长辛店、廊坊、杨村等处。第二十九军各部分散于各处应敌。红点军出动飞机在各处侦察扫射,战事时断时续……』
『南京日报:同志们,抗红点作战正式敲响!
此次战争,是红点政府、财阀、政党的共同意志,绝不是什么红点少数军人牵着军部、政府的鼻子走。它是红点对侵袭大陆政策的必然发展和有计划有准备的行动,是红点长期以来侵华野心的最终全面实施,也绝不是什么偶然事件……』
小五双手握拳,桌上的报纸已经堆积许多,一件件事情在告诉他,有什么东西变了,像是米缸被一群耗子给强行破了开,贪婪肮脏的耗子要对米缸大肆夺取了。本就不平静的水面,砸下来一块石头,本以为石头落地就是水面平息,谁知道石头里面包裹着炸药。
许久未回家的父亲不久后也提着行李回来了,神情冷峻,眉头皱起有着化不开的思绪,这两天先生都去演讲了,学塾里没人上课,也就没去上学。小五接过父亲手上的行李以及公文包,交给一边候着的仆人,一屁股坐在父亲对面。
家里其他人也下来了,父亲捏着眉心仰面坐在沙发上,看上去有些疲惫,母亲担忧的走过去给他捏着两边各胳膊,小声询问着。父亲是走货的商人,一般只有在淡季的时候才会经常回来,如今这个时节,按照往常来说……正是忙碌的时候。
“子期,怎么了?”
“……有变动,经常打交道的那个黄毛子,前两天喝醉酒在宴会上跟我说,让我带家里人尽快撤离华国,不管去哪,美利坚也好、熊国也好、y国也好,反正就是赶紧撤出去。我问他为什么,他说红点有预谋要打进来,他已经通知夫人带着孩子回国了。”
“那那那……那我们……”
“我在想呢,一开始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,或者是喝迷糊了,但昨天他和他的合作人都带着货物上了游轮,已经走了,家里在华国的产业都低价抛售,房子也转让了,我觉得这么大动仗不像是假的,更何况他那个夫人就是红点财阀家的千金,是真是假他一问便知。”
“子期,国不能弃啊……”
“我知道,我想想,我一个人倒是无所谓,打起来就算散尽家财死了也就死了,咱们这么大一家子呢。这样,我出去注意外面的动向,你和孩子们把必要的东西收拾起来,一有状况就真留不住了,命更重要些。”
“……”
“这些天不要乱跑,给老二和三丫头通信,让他们尽快赶回来,老大在美利坚留学倒是没有什么危险,金燕,家里你多看着点,我下午还得出去,外面的情景瞬息万变,我得时刻留意着。”

“子期,真的留不下来了吗?根还在这儿呢,要是国没了,我们算什么啊?”
“……先保命,等安全了我再想办法送物资进来,你们才是我的首要,我不能为了大家,不顾小家,金燕,听话。”
“……好……你,注意安全。”
父亲点点头,又带上了帽子提着仆人送上来的新换洗衣物的包出去了,母亲坐在刚刚父亲坐着的地方呆呆的望着外边。小五和阿姊都没有出声,他们还沉浸在刚刚父亲说的话里,什么意思?家要破了?他们要没有家了吗?
母亲摸着手底下的皮质沙发,上面好似还有丈夫身上的余温,但很快余温也没了,心中泛起万千愁思,柳眉紧紧皱起。母亲向来是天真烂漫的,她被父亲保护的很好,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妇人之间炫耀的小物件自己没有,小五觉得母亲是不会皱眉的人。
但今天……
“这个屋子是我俩结婚的时候子期买的,里面的家具都是我们一件一件去挑的,这一眨眼都二十来年过去了,时间过得真快啊,家里的物件也都有些老旧了。子期一直想换个房子住,而我又恋旧,一直不肯换,没想到这不换不换的,现在直接要换个国家生活。”
母亲说着说着笑了起来,又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,像是透过门洞外面的青石板看见了什么似得,小五不明白,明明事情还没有发生不是吗?为什么母亲像是笃定了会搬出家园,搬出华国呢?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