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权谋大明,阉党崛起 > 第184章 培养人才

我的书架

第184章 培养人才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李培恩点头。
“当然。”
他说:“奏折上写得很清楚了。”
奏折中提到,
他希望这些孩子能得到最好的教育,擅长学术的就学习文化,
擅长武术的就学习武艺。
虽然不能保证他们有最好的饮食,但会保证充足的营养。
他们穿的衣服虽不是华丽的丝绸,但肯定不会让他们受冻。
将来,他们也能像普通人一样娶妻生子,过正常的生活。
即使经过崇祯皇帝的手,结果也还是一样的。
肯定还是会找个借口,把那笔钱拨给他。
或者更直接,直接就把钱给他。
所以张云不明白,李培恩为什么要多此一举。
李培恩微微一笑,说:“这个问题的答案,当今皇上会告诉你的。”
过了三天。
张云带着奏疏来到了京城。
见到崇祯皇帝后。
他也把李培恩的话转述给了皇上听。
崇祯皇帝听完,大笑起来。
“这个李培恩啊!真是个聪明人!”
张云满脸困惑。
虽然很想问个究竟。
但他不敢。
站在崇祯皇帝旁边的曹公公也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。
挥了挥手中的拂尘。
“陛下,恕奴才冒昧,李大人可以直接把钱送到训练营,为什么还要劳烦陛下您多此一举呢?”
崇祯皇帝笑着回答:“你们啊,太实在了,这李培恩啊,心思细腻得很。”
曹公公躬身等待崇祯皇帝解释。
张云也跪在地上,心里痒痒地好奇。
还好,崇祯皇帝很快就解开了他们心中的疑惑。
“这么做,当然是怕我以后查账啊。”
如果这笔钱经过李培恩的手,
将来如果有人调查,岂不是说不清楚。
“他是担心到时候我会以养私人军队的罪名责怪他,所以他告诉我他手下的人都要经过我的审查,得到我的允许他才能养,这是在表达他的忠诚之心啊!”
也是在提醒崇祯皇帝,他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,不要随便给他安罪名。
“胆子真大!”
崇祯皇帝说这话时,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。
张云跪在地上,心中震惊不已。
又过了三天。
张云在李培恩指定的地方接收了一批人。
这些孩子,最小的只有五六岁,最大的也不过十八九岁。
都是李培恩命令方广在常州附近各地找来的无家可归的流浪儿。
这些孩子中,有些还有些小偷小摸的习惯。
李培恩将这些孩子的名字、来历和小毛病都记录得一清二楚。
一起交给了张云。
此外,还有崇祯皇帝拨给的一笔经费。
整整一千两白银。
这一千两白银足够这一百个孩子一年的生活费用了。
“这位李大人真是料事如神。”
那天在皇宫,他真的以为崇祯皇帝会因为生气而下令处死李培恩。
没想到后来崇祯皇帝竟然挥手同意了李培恩的提议。
派人把他送到这里,并安排人修缮这个地方。
这片土地本来就偏远,很少有人来。
所以在这样的地方,只要注意隐蔽,就能悄悄地培养这些孩子。
张云抬头望向天空,看着眼前这一百个孩子。
心中升起了一种希望的感觉...
此刻,李培恩一行人再次启程,踏上前往陕西的旅途。这次,王佳也一同加入了他们的队伍,一起前往陕西。之前谈妥的生意,王佳已经跟那位商人说了,虽然开价较高,但对方还是答应了。有趣的是,这次商人正好也要去陕西。于是他们约定,等到了目的地再详谈更多细节。
经过半个月的行程,他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。王佳满心好奇,想知道李培恩究竟让他看什么。到了地方,王佳看到李培恩的手下从地里挖出了红薯,整片田里的红薯足够一个家庭吃上很长时间。而这片土地以前产出的粮食根本不够用。
“大人…这是红薯吗?”王佳大为震惊。
李培恩点点头,“别担心,这是得到皇上许可的试验地,现在成功了,下一步就能在当地推广开来。”等本地再次丰收,就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。
“这件事,官府会出面,但也需要王兄你的协助。”官府的程序复杂,要把红薯推广到全国,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。
但商队则不同。“我的商队也会四处推广,你不用担心,我已经取得了许可。”王佳惊叹不已。
“王兄别惊讶,现在还早呢。”随后,李培恩带领王佳和其他人来到他最初来此地的地方。他命令张三李四收购一些即将倒闭的窑洞,写下制作玻璃的方法交给工匠们,让他们尝试。几个月过去了,效果显着。
看到那些晶莹剔透的玻璃,王佳、张三和李四都看呆了。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