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3章 铁器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冲和道士并不知道陈晖心中的想法。
他此刻沉浸在喜悦中,还未察觉到李培恩正像陈晖猜测的那样盘算着他。
他笑眯眯地询问李培恩有何办法能把船从江里捞出来,
何时能开始行动。
面对冲和道士的询问,李培恩微笑着挥手说:
“此事急不得,还需等待几日,等我把人手调配好再详细规划。”
说到这里,李培恩停顿了一下,又对冲和道士说:
“不过你现在可以去劝那些村民先回去,他们一直跪在外面也不是个办法。”
冲和道士听了,觉得有道理,起身准备去道观门口劝村民先离开,李培恩也跟了上去。
看到冲和道士走出道观大门,踏上门外的石阶,
门外跪着的村民们都非常激动,几位年长者纷纷恳求道:
"冲和真人,您慈悲为怀,帮我们作一次法事,驱除河中的水魅吧……"
"冲和真人,请您施以援手……"
村民们恳切的祈求让冲和道长张了张口,目光转向李培恩。
一道灵感突然划过他的脑海。
村民们深信江中的水魅是灾祸之源,导致渔船接二连三遭遇不幸。若试图逐一解释,恐怕非但无法说服他们,反而会被误解为推脱。
于是他换了一种措辞,清了清喉咙对村民说:
"你们的困扰并非我不愿相助,实则是力有未逮。"
"你们都说江中水魅作祟,但它其实是随着沉船一同沉入水底的。"
"只要沉船未被打捞,单靠法事无法驱逐水魅……"
听闻此言,跪在门外的村民们不禁惶恐起来,因为这话确实符合他们的逻辑。
那些因船沉溺亡之人化为水魅,船与水魅必然共生。
一阵慌乱后,领头的长老代表大家发问:
"敢问真人是否有办法将沉船打捞上来?"
冲和道长指向一旁的李培恩:
"我这个垂暮老人能有什么解决之道呢?"
"不过你们今日幸运,这位大人刚才已表示愿意出手相助。"
眼看村民又要开口,冲和道长立刻打断,继续说:
"但那沉船巨大,少人无力打捞。"
"因此还需等这位大人调集人力,方能助你们打捞。"
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,再次指向李培恩:
"所以现在你们应当向这位大人求助。"
看着村民们听完冲和道长的话后,不断向自己叩首,李培恩无奈地瞪了冲和一眼,然后对村民们说:
"好了,乡亲们不必如此客气,我的人几天后就会来,到时会帮你们把那艘惹祸的船捞出水面。"
"今天大家先回去吧。"
见李培恩如此通情达理,村民们惊喜交加,纷纷磕头道谢:
"多谢大人的仁慈大恩。"
"多谢大人的仁慈大恩。"
送走村民后,李培恩带着陈晖等人准备去道观后山查看。听说他们要进山,冲和道长也走出道观,充当向导。
幸亏有冲和道长引路,否则在这荒山野岭,他们恐怕连方向都找不到。
沿着冲和道长平时采药的小径,他们在山上绕了一圈。
李培恩微微颔首,流露出满意的神色。
山中虽无参天巨木,可供大用,但庆幸的是,这片土地并非赤砂遍地,丰富的矿石资源足以开采。
更重要的是,据冲和道士透露,这连绵的山丘之中,隐藏着众多天然洞穴。
这个发现对李培恩而言,无异于意外的惊喜。
因为这意味着这些山脉中可能蕴藏着尚未被挖掘的硝土,可用于熬制硝石。
要知道,硝石不仅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,更能在土水泥中发挥关键作用,加快其固化速度。
这对于李培恩即将展开的浩大工程,至关重要!
下山后,渔村的村民热情挽留他们共进晚餐。然而,李培恩不愿给他们带来困扰,便谢绝了邀请,随即带领陈晖等人骑马返回松江县。
当他们抵达县城时,夜色已深,前往崇州岛的船只早已停航。众人便在城中寻觅客栈暂住一晚。
次日清晨,李培恩吩咐陈晖独自返回船上,驶向崇州岛,告知方广将岛上难民全部转移到松江县。
他自己则留在松江县,筹备迎接难民所需的物资。
然而,所需物资数量庞大,种类繁多,李培恩深知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完成采购。于是他早早带领人马来到县衙。
县令李岩闻讯,连忙出门迎接。两人在后院的会客室坐下后,李培恩搓着手呵着暖气,向李岩说明来意。
听说李培恩打算在松江县购买农具并招募石匠,李岩脸上的皱纹显得更深了。犹豫片刻,他有些为难地说:
“李安抚使,下官并非不愿相助,实是本县自古以来铁矿匮乏,工匠所需的铁石皆需从湖州采购。
制成的铁器价格昂贵,百姓鲜有问津。
若李安抚使欲在此大量购置铁器,不仅价格不菲,恐怕数量也难以满足啊。”
对于价格问题,李培恩无计可施。江浙地区虽沃土千里,但矿产资源确实有限。即便在李培恩原先的常州府,铁制农具也是价格不菲,许多贫困农民只能依靠木质犁耕种。
不过,相比价格,数量问题更让李培恩头疼。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