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 冲城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听到李存勖向荣夫人打招呼,李九娘不觉有点儿闹心:这李三郎,怎会识得这狐媚子?还与她从蒲州一同来京城?
旋即明白过来:那时候朱全忠捉了荣氏,准备纳妾;而李存勖也是在蒲州被擒。那么这两个虽然一路,却彼此都是囚徒身份,应该没什么瓜葛。
也就是彼此相识罢了。
此时的荣夫人已经脱去淄袍黄冠,身穿一身粉红绨袍,虽不是低胸装,但脖子下面一大块依旧欺霜赛雪。两点绛唇,衬托的双颊越发白嫩,却又隐隐有些晕红。画的不是娥眉,而是远山眉,也显出黑白分明的一双美目,灵眸转动之际,越发迷人。头上云髻高耸,斜插一根银簪。
荣夫人露出两排编贝,浅浅一笑。
“当然记得啊。只是后来才知道,原来你还是晋王的郎君呢。”
李九娘懒得听他们叙家常,更不想让他们过多交流。
“那么,就有劳昭谏先生,将李三郎带出城去,如何?”
听到美女公主恳求,罗隐当然要拿出男子汉的担当。
“公主尽管放心,罗某这就带他出城。”
等到看清这位“李三郎”,罗隐不由奇怪地问道:
“你不是友孝小友吗?公主,罗某分明记得他姓叶啊?”
当然记得了。当初在叶家棚子,为叶友孝的那首古风抄录的,正是罗隐本人。对《寒蝉凄切》这首诗,他早已经倒背如流。但是今天公主却称叶友孝为“李三郎”,不由罗隐不纳闷。
李九娘却无心与罗隐细说叶友孝身世,只是娇嗔道:
“哎呀,昭谏先生,你先带他出城就是。李三郎若有时间,自会与你分说。你们即刻出城!”
听到李九娘催促,罗隐只好向以前的叶友孝、此刻的“李三郎”说道:
“既然公主催促,便请上车。”
李存勖手脚麻利上了马车,虽然与荣夫人之间还隔着一个婢女红豆,但一双眼睛却一直不停盯着荣夫人。
上次怎么没注意到荣夫人是这么一个人间尤物!
可惜荣夫人一双美目却都盯着赶车的罗隐身上,并未与李存勖交谈。
李存勖心中忽然想到:如果这马车能够多坐一段路就好了。
哪里好?
说不定就有与佳人交谈的机会了呢。
只是看荣夫人样子,好像一颗芳心都放在
与罗隐告辞后,看着骡车驶向金光门,李九娘心里头却还是有些不放心,想了一想,就策马缓缓向城门走去。黄四娘当然紧随其后。
远远望去,金光门的城门已经缓缓打开,显然梁王府的符节起作用了。
李九娘勒住了马,等着骡车出门。虽然李三郎与那个祸水同车,但还有昭谏先生也在,李九娘也算放心。况且那荣夫人肯定比李三郎年纪要大,想来还不至于如此无耻。
忽然一支马军赶来,领头的正是那个落雁都的王四。李九娘见是他,心中一紧,预感到可能要出事,她看了黄四娘一眼。黄四娘也看见了王四,此刻见李九娘眼神,立刻策马向王四靠近。
这时候王四正在盘查骡车,罗隐将手中符节给他看过,但王四并不肯干休,仍要看过车内乘客,说怕有奸人混迹其中。
罗隐大声斥责:
“吾乃罗隐罗昭谏!便是李兴绪,便是你们王府张夫人,见了罗某也是彬彬有礼!你这军汉,岂敢无礼!”
大诗人的名头,王四也听说过,但此刻他并不买账:
“昭谏先生名满天下,王四当然不敢得罪。不过例行公事而已,先生何必隐藏?莫非车上真的有奸人不成?”
罗隐气得手足无措,此时黄四娘忽然策马冲了过来,对王四大声叫道:
“正是你,王四,是吧?昨晚在平康坊,你怎么一走了之?银子还没给呢!”
平康坊类似于现在的红灯区。这句话是说王四昨晚在平康坊白嫖,人家现在找上门来了。有地点有时间有人证,王四当时就着急了:
“哪里来的疯虔婆!你可以诬陷我白嫖,但不可以诬陷我跟你云雨!就你这粗眉大眼的大高个,我眼瞎了也不会……”
听对方如此糟践自己,黄四娘真的压不住怒火了,可惜她又不善于吵架,只好刀剑说话,下马同时“嗖”一声拔出利剑杀向王四!
王四冷笑一声,他身为精锐的落雁都军官,武功当然也不弱,马上也纵身下马,拔剑相迎。
李九娘早就来到骡车前,这时候赶紧示意罗隐赶车离开。罗隐犹豫一下,终于还是给了骡子一鞭。那骡子无故被打,心情郁闷,马上飞一般冲出了城门。
王四其实并非黄四娘对手,不过黄四娘深知自己不是和他比武,只是要缠住他罢了,故此始终不下杀手,两人交战时,听见军汉们叫喊,王四才看见骡车已经出城,连忙大喊一声:
“留下骡车!快关门!”
李九娘明白现在已经到了关键时刻,不能功亏一篑,当即一磕马肚骤马冲向城门,官兵们正要拦阻,却认得是九公主,不敢造次,只能由她飞马出门,罗隐的骡车反而落在后面,但也出了金光门。
王四手忙脚乱,被黄四娘觑个破绽一脚踢飞,之后飞身上马,那金光门大门此刻方才缓缓关闭,却哪里拦得住黄四娘?一骑马飞出城门。
王四急赤白脸赶了过来大喝:“那骡车中必有凶犯!速速开门!”
守城小校连忙上前劝阻他:“麾下,咱们守城这伙人,恐怕不是他们对手。”
王四瞪眼呵斥:“胡说!”
小校忙解释道:“麾下,想这泼妇已自如此凶狠难缠,何况还有公主,打不过且打不得,如何是好?再说麾下也没亲眼看见凶犯在骡车里。”
王四冷静下来想了想,一个是人家言之有理,一个是守城官兵毕竟不是梁王府的人马,京畿都指挥使韩佐公才是他们顶头上司。他只好点头道:
“言之有理。你等且将城门紧闭,再不许放一人出城!下官这就去禀告大王。”

site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