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鸳鸯盏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江南风情,户户鳞次栉比。
渔歌晚唱,沉淀岁月几度春秋。
此处乃大奉皇朝,江左之地,钱塘之郡。
一脉碧波萦绕峰峦,翠色浸染,松涛阵阵;天际白云间,清唳鹤鸣打破宁静,天空湛蓝,意境深远。
江边游人络绎不绝,江面上,彩绘的船只穿梭如鱼,丝竹之音袅袅入耳,使人陶醉其中。
此刻正值夏末秋初,暑气渐消,惠风轻拂,几位学子身着洁净的儒衫,长发束于颈后,手持折扇,透出一股洒脱的文人气息。
有的独自立于江畔,临水吟诵,有的结伴迎风而立,任凭江风拂面,无论风势如何,皆保持那份自在。
但他们的眼眸却偷偷打量着船上艳丽的女子,见有人注视,众人立即神色各异,纷纷展开扇子,摆出一副深不可测的模样。
有些体弱者,抵挡不住江风,连连打喷嚏,鼻涕挂在苍白的脸上,随着呼吸颤动,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,引得近旁花船上的佳人娇笑不止。
人群中,刘博低头瞥了眼身上的麻布长衫,又环视四周的学子,不禁一笑,娘的,果真是人靠衣装,他自认比这些人帅气,只因穿着麻布衫,竟无人理睬。
对着几位赏景的女子吹了声口哨,换来一阵白眼。
刘博嘿嘿一笑,双手枕在脑后,悠闲前行。
薄唇微启,似含千言万语,星辰般的眼睛中闪烁的机敏,更显其聪慧。
今日无事,恰闻钱塘崔氏要在江上举办鸳鸯盏诗会,索性抛开睡意,趁着文人骚客情思涌动,出门游玩一番。
至于船上的佳人,呵,看看罢了,终究不是他的菜。
避开喧嚣的左钱塘,刘博沿着汉白玉栏杆转向较为静谧的偏湖。
此地泊船不便,故无花船停留,岸边少了那些追逐浪漫的浪子。
算来,这是刘博穿越到这陌生的大奉王朝的第十年。
每次回想起十年的历程,刘博都觉得如梦一般,充满了奇幻色彩。
一年前散尽家财,回归这山水如画的钱塘,美其名曰:提前享受晚年。
“各种生活都体验过了,才知平淡最珍贵。”
刘博淡然一笑,若这话在前世说出,恐怕会被骂得狗血淋头。
身后传来一个柔和的声音:“阁下的经历似乎颇为丰富。”
刘博转身,一位身着浅绿长衫,中等身材的男子正望着他,微微一笑,洁白的虎牙在酒窝的映衬下显得尤为俏皮。
浅绿色,多么俏皮的颜色。
刘博的目光滑落到路边的石板上,"真是遗憾!"
"遗憾什么?"男子面带微红,质问道,"朋友,你在看什么呢?"
刘博尴尬地笑了笑。
男子见刘博眉眼如画,正直如松,尽管略显疲惫,却不似那些邪佞之人,"小弟也避开了喧嚣,来此寻找宁静,没想到竟遇见了人。"
这话说得仿佛刘博不是人似的。
看着刘博的白眼,男子朗声一笑,声音清亮:"小弟观兄台步履如松风徐来,颇有好感,不知兄台尊姓大名?"
"刘博。"
刘博淡淡地扫了男子一眼,"你是?"
"宫落雁。"
宫落雁?名字挺有女子韵味。
"今日乃是崔家诗词盛会,钱塘才子纷纷追逐,都想一举扬名,公子为何不上花船一试身手?"
刘博淡然一笑,"对我来说,世间并无所谓诗词大会。"
宫落雁笑道:"你就不怕因此挨揍?"
刘博耸肩道:"我说的是实话。"
"那公子认为自己的诗词造诣如何?"
刘博沉吟片刻,"写诗的技艺应该是首屈一指的。"
没错,写诗当然是第一,毕竟他脑子里装满了唐诗宋词和元曲。
宫落雁愣了愣,不禁翻了个白眼,这家伙是不是脑子有问题?
见过厚脸皮的,没见过这么厚脸皮的。
"你真的会作诗?"
刘博看着宫落雁,轻轻笑道:"我要说斗酒诗百篇,你信不信!"
"为何我从未听说过钱塘的诗人中有刘博这个名字?"
"我只是淡泊名利罢了,向来喜好低调。"
宫落雁一脸无奈。
真是出门没看黄历,碰上了这么一号人物。
他狐疑地打量着刘博:"你该不会是因为没钱,所以无法参加崔家的诗词会吧。"
刘博一怔,突然起了逗趣的心思:"答对了。不过这不是我的错,毕竟上一次花船就得一两银子,难道那船是镶金边的不成?"
原来是个自视甚高却囊中羞涩的秀才。
"公子看起来不像是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的人,如果你不介意,这一两银子小弟可以替你出。"
刘博正要开口,瞥见宫落雁眼中的戏谑,不以为然地笑道:"刚才不是告诉你了吗,我吟诗的水平无人能及,就算上船,也是崔家要亲自邀请我。"
"崔家邀请你?"
宫落雁微微皱眉,"公子对自己的评价可真高。"
刘博笑道:"刚才我在前面听了几位士子的诗词,要么靡靡之音,要么打油诗,这样的诗词有何用处?"

宫落雁嘴角慢慢上扬:"无论是靡靡之音还是打油诗,只要能通过崔府的评审,第一名可是有一千两的奖励呢。"
"一千两银子?" 刘博的神色略显惊讶,崔家的财富果然惊人。
这笔钱足以在钱塘郡的黄金地段购置一座三进的宅邸。
"一千两确实不少,不过,好诗需要雕琢,今日诗会上,就算有擅长作诗的人,是否能写出佳作,那可难说得很。"
宫落雁语气中带着一丝讽刺:"江南地区才子辈出,就算有人吟出几句通俗的诗句,但这并不代表钱塘郡的所有士子水准如此低劣。"
刘博淡然一笑:"你说得对。"
宫落雁哼了一声:"江南可是大奉王朝文风鼎盛之地,而钱塘郡更有文学院存在,文学院中士子众多,他们的文风深受朝廷赞赏。"
"公子身为钱塘郡人,难道对此一无所知?"
刘博应了一声:"我刚搬来不久,对这里还不太熟悉。"
"不过你既然提到了大奉的文风鼎盛,我倒不这么看。"
"大奉王朝立国三百载,前百年都城在北,诗词多显豪放之情。"
"崇文帝南巡定都建康后,或许是江南之地的气息熏陶,诗词又以婉约着称。"
"其实何谓婉约,不过是王朝不得志,一些文人墨客索性将江南的情感融入诗词歌赋之中。"
"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。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罢了。"
宫落雁微微颤栗,她明白眼前的少年只是在吟诗,但她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对现状不满的意境。
她仿佛看见了一幅画卷,游人如织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而边疆的战士们却凝视着国土,神色悲壮,高呼复国。
仿佛这诗词从少年口中吐出,带有一种魔力,让她短暂地失神。
宫落雁猛然回过神来,深深地看着刘博:"你,你有文采!?"
刘博笑道:"这只是首诗,每个人领悟到的意思都不一样。"
"那你呢?"
刘博沉默不语。
宫落雁轻轻品味着这四句诗:"诗句绝妙,只是这汴州指的是国朝旧都汴城吗?"
刘博摇头:"诗只是随感而发,没有特定指向。"
刘博见宫落雁盯着自己,不禁摸了摸鼻子:"公子,如果你是个女子,这样直视我,我还能接受。"
宫落雁脸上掠过一抹红晕,随即说道:
"不知兄台能否以崔家这次鹦鹉杯诗会为契机,即兴创作一首?"
刘博微微沉思一会儿:"鹦鹉杯?"
刘博挠了挠头:"没有诗,倒是有一首曲子挺合适,虽然不太贴切,既然公子想听,就赠给你吧。"
"非贪鹦鹉杯,不入麒麟画。几株陶令柳,数亩邵平瓜。书卷生涯,何时何年罢,枉将鳌背查。下苦志空学得满腹文章,至如今误赚了满头白发。"
刘博笑问:“此曲如何?”
宫落雁略显惊讶:“是你创作的?”
“非也,乃是借他人之智慧。”
宫落雁听他直言不讳地承认抄袭,不禁失笑道:“你倒坦率。”
“君子所为,当光明磊落!”
刘博说完,微微向宫落雁点头,随即消失在人群中。
宫落雁陷入深思。
“‘非贪鹦鹉杯,不入麒麟画’,此句已胜人多矣。”
“董老!”
言罢,一位身披黑衣的老者悄然出现:“小姐。”
“追踪他!”
......
崔府内,崔百万身着华贵黑衫,面色凝重,手中摩挲着一块白玉饰品。
“事情进展如何?”
老管家常在低声禀告:“禀老爷,除钱塘郡外,所有生意均受影响,建康京城的店铺更遭不明人士骚扰,目前除钱塘郡,已有数百家店铺被迫停业。”
“有无人员伤亡?”
常在摇头:“无人受伤,他们虽闹事,却不伤人。只在店前喧闹,指责假货短斤少两。若我方辩驳,他们便倒地索钱,砸店。”
“老爷,这些人是有预谋的。”
崔百万沉吟,心中盘算。
在朝廷和钱塘郡,敢如此针对他的人寥寥无几。
“可查明他们的具体信息?”
常在无奈摇头:“一无所知,他们的身份背景皆是谜团,无法追踪。”
“老爷,近来各产业累计损失约百万两,再持续下去,恐怕......”
崔百万缓缓吐气:“明白了。你辛苦了,下去休息吧。”

sitemap